找到相关内容1232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知识不等于证悟

    虽然经常诵念经文,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,像替人放牧的牧牛人,不能得到清净行的法益。 经文背诵虽不多,但确实奉行,贪、嗔、痴,如实知见,内心清净,生生世世不再执著的人,真正得到清净行的法益。   有两位出身高贵家庭的比丘是好朋友,其中之一精通三藏,娴熟于唱诵并弘扬经文。他教导众多比丘,而成为十八个比丘团体的指导老师。另一位比丘则在热切精进的修行之后,证得阿罗汉果,并且透过止观的...

    达摩难陀法师著

    |知识|证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22272086795.html
  •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:大修行人超出三界外不受因果报应吗?

    已经是戒度圆满了,同时也去了一切业障,既然二地菩萨就已经有如此的境界,那么已经获得了圆满佛果的佛陀还会有业障吗?成佛之人已经将无明破尽,既然无明已经破尽,那么依无明所生之惑业还会有吗?如草根一段草叶还会活着吗?所以马麦之报只是显现而已。 修行者在证得空性那一刹那,即可一切业障。一切业障之根乃是‘妄心’,行者证得空性时,妄心已经尽,妄心既然去,则业障之根本已,故...

    嘉扬彭措仁波切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240889587.html
  • 本尊

    业力的行为中去,由欺骗引起的烦恼是应该受到责难的一种烦恼,因而必须从根本上欺骗的魔鬼。为了使修习者的意念能够迅速地捕捉引起烦恼的邪魔,所以常把这些邪魔描绘成具体的可视形象。  大多数的众生已经形成...形象作为激发信徒对烦恼产生憎恶的工具。这种狂暴的憎恶本身恰好是烦恼邪魔的工具。因而怒相本尊神令人恐怖的形貌表情是展现了本尊神对烦恼的憎恶。  密乘仪式的完成也取决于修习者对那些深受烦恼之苦的众生的...

    扎雅·诺丹西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2069086.html
  • 妙境长老宣讲修学大悲咒的十个理由

    妙境长老宣讲修学大悲咒的十个理由 佛说是语已,尔时观世音菩萨从座而起,整理衣服,向佛合掌,白佛言:「世尊,我有大悲心陀罗尼咒,今当欲说。为诸众生得安乐故、一切病故、得寿命故、得富饶故、...,你还是凡夫,你所说的咒,有效的限度,是很低的。要是法身菩萨到佛的境界,那是不可思议了。 现在观世音菩萨,他说:「我有大悲心陀罗呪,今当欲说。为诸众生得安乐故、一切病故、得寿命故、得富饶故、一切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74080751.html
  • 《成实论》中三心的理论

    无明。假名心者能集诸业”。[19](P325)  行者的第一个修行层次必须破除假名心。的方法则是“假名心或以多闻因缘智灭,或以思惟因缘智灭”。[11](P327)以正确的闻慧和思慧拣择, 能够...,若在第一义谛中仍执为实存,那么容易复起有我见,不能具足苦想,从而生起苦乐忧凄等感受,集结烦恼,不得出离。  从修行道分析,假名心的是较浅的层次,而正见五阴灭方可称得上入道。如《成实论》在《四谛品...

    常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0661073.html
  • 量理宝藏论(七)

    成立名言,此能依彼自性之相属性是自性因,所破斥之际亦转成不可得因之别相。(补注—因相三者即三境)实有之声义:思维上之瓶。无实之声义:兔角「所知」遍及二者,以上三者之方式,能立义和能立名言,而作...二者,若谓遮反唯「所知」存在于第三聚故?虽无第三聚实义,然于觉识上遮反唯「所知」了知为第三聚,无相违。  寅二?断观察「因相」和「所破斥」不应理有二:  卯一?由四诤事破斥他宗之答辩:  【遮、、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0038223.html
  • 三十七道品的修证意义

    圣果的成就 ,是建立在禅定的基础上的 ,离开禅定一切功德都不能产生。要想成就禅定 ,就要五种过失 ,然后修八种断行。   我们如何五种过失及修八种断行呢?就是要在持戒的基础上五种过失及修八...打坐的时候 ,于何时要作行 ,何时不作行 ,我们要搞清楚。   八种断行即:欲、勤、信、安、念、智、思、舍 ,因此我们要修八种断行 ,才能五过失。首先要断懈怠 ,就要修欲、勤、信、安四种法门 ,...

    坚行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25156321.html
  • 生活禅、动态内观与念佛

    禅修的基本要点  五、结语  一、禅修的基本目的  谈到禅修,要先了解禅修的基本目的,如此才不会走到冤枉的路上去。佛法的禅修目的只有一个:自己的痛苦,并进而帮助别人苦。这个目的也可用「证得涅盘」...禅修的方向正确,定慧会平稳地增长,烦恼会逐渐地削弱,痛苦会不断地。禅修过程中出现的光影、神通、喜乐等,相对地不值得去执着,并要将之放下而得到真正的自在。  二、禅修的基本原则  禅修的方法虽多,但由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347823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义理与实践(下)

    未曾彰显而已。「集」(samudaya)是说苦痛烦恼是由很多不同的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,它不是无中生有的。「」(nimdha)是所有烦恼後而证得之寂灭境界,意即涅槃的境界,涅槃为熄灭三毒的烦恼火後,...为世间,则理想便是出世间。是一种寂灭境界,种种苦痛烦恼後而得的一种精神上的安息;道是引领个人达致寂灭境界的方法或道路。在这情况下,可以说是果,而道是因。  这里我们要注意雨点:第一,无论就现实...

    吴汝钧讲 梁万如记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0265836.html
  • 天台学的罪与忏悔观

    救济众生,但在于修持利他行的部分,即属于善,可是  未尽能烦恼,故虽有利他的行善,其目的为庄严自己而  修为,是以有时却反会妨害他人,故亦属于恶的。  于此观之,大乘菩萨即已断三界烦恼,故他所行...的理  由,是因为令人们知道有「性恶」,才能发心向上,对于性  德,加之用心实践修持的。   以上所说,「恶」----罪是要如何才能﹖依佛教说  ﹕具有智慧才能灭罪的。但是,智慧却是...

    坂本幸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773978.html